创新领航|中建-大成低碳节能设计研究院荣获“北京市模范集体”荣誉称号


中建-大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低碳节能设计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,始终以国家“双碳”战略为引领,聚焦设计、实施、运维全过程建筑低碳优化,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走在前列。

▲ 2022-2023年度“北京市青年文明号”
低碳节能设计研究院团队由13名成员组成,平均年龄仅35岁,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了70%。3年来团队累计主(参)编国家、地方标准7部,申报发明专利9项,获得专利20项,完成软著21项,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助力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获评2022-2023年度“北京市青年文明号”,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贡献中大智慧。


▲ 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技术路线
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建筑低碳节能领域的团队,他们始终坚守在建筑低碳节能的研究前沿,深入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特点,从建筑设计阶段的被动式节能策略,到施工过程中的绿色建材应用与节能工艺优化,再到建筑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系统升级,全方位挖掘建筑节能的可能路径。

▲ 参编重要标准规范
在建筑低碳节能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,团队不断加大科研投入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。他们利用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,积极参与到《零碳工厂评价规范》、《零碳民用建筑评价规范》、《数字化碳管理平台》等一系列重要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中。

▲ 建筑碳管理中心
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碳管理工作,团队联合国家发改委大数据工程实验室,共同成立了“建筑碳管理中心”,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建筑碳管理深度融合,搭建起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,通过数字化手段,实现了对建筑碳排放的有效管控与持续优化。

▲ 软件著作权、实用新型专利、发明专利申报
团队对建筑能耗深入分析,先后完成了《一种基于空调负荷模拟的冷机建模方法及模型应用》等9项发明专利申报,同时还针对空调冷凝器等关键部件,研发出《一种空调冷凝器表面温度调控装置》等2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授权,这些专利在实际应用中有效提升了设备能效,减少了能源浪费。

▲ 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分析碳排放测算平台V1.0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浪潮下,团队敏锐地捕捉到项目低碳节能数字化、智能化管理的迫切需求,开发出《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分析碳排放测算平台V1.0》、《数据中心低碳高效运营管理系统V1.0》等21个软件平台,对建筑的能源消耗、碳排放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、精准分析与智能调控,实现了建筑低碳节能管理的精细化、高效化与智能化。

▲ 项目施工现场
团队成员连续3个月常驻施工现场,完成施工碳计量架构和计量方法设计,完成《数据中心低碳高效运营管理系统V1.0》开发应用,补上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计量中施工过程碳计量这一拼图,补充了行业空白。该平台实现了对施工碳排放的全周期、全层级把控,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,为施工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管理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▲ 碳数据管理最佳实践推进奖
目前,建筑施工全过程碳排放计量平台已在京多个工地成功应用,取得了显著的效果,并荣获中国质量协会“碳数据管理最佳实践推进奖”。

▲ 人民网“数造新实体”首批优秀案例库
在公共建筑领域,团队设计的《面向公共建筑的碳管理系统》如同一剂良药,为项目能源及碳的智慧化管理提供了新方法。该系统在商业综合体中的成功应用,不仅实现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与碳排放的精准监测,更通过智能化调控优化了能源利用效率,成功入选人民网“数造新实体”首批优秀案例库。

▲ 工程建设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案例
为响应国家“东数西算”战略,团队针对数据中心能碳管理与节能降碳的迫切需求,创新研发了《建筑碳管理系统》。在中科院某数据中心的应用中,该系统大显身手,助力其实现降碳11.9%。通过对数据中心能源系统的深度优化与智能管理,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碳排放的大幅降低,获评“工程建设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案例”。

▲ 京津冀之声《协同发展进行时》录制
团队将双碳特色与践行文明理念紧密结合,参与录制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之声《协同发展进行时》等节目,借助媒体力量,进一步扩大了建筑节能理念的传播范围。此外,团队还经常举办青年创新分享会,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创新思想和经验的平台;组织主题活动,向社会公众普及建筑低碳节能知识,提高了公众环保意识。

▲ 志愿服务活动
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,团队组织员工积极参与社区孤寡老人关爱活动,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;投身环保公益活动,通过植树造林、垃圾分类宣传等行动,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
主要领域之一
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%左右
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
对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
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
中建-大成将持续深耕
建筑低碳节能技术研究、低碳节能设计咨询
与绿色低碳建筑产品开发工作
在助力实施“双碳”战略上走在前、作表率
编辑:科技公司
审核:党建工作部(企业文化部)